好餓的毛毛蟲  

 

讀物名稱

好餓的毛毛蟲

 

 

作者:

艾瑞.卡爾

繪者:

艾瑞.卡爾

譯者:

鄭明進

出版社:

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月光下,一顆小小的蛋躺在葉子上。
星期天早上毛毛蟲從蛋跑出來,他必須找東西吃。
所以從星期一到星期六,他每天都多吃一份食物。
直到肚子痛了,只好在星期天早上又吃一片葉子。
之後他造了一個繭的屋子在裡面住兩個禮拜,
等到鑽出房子後已經變成美麗的大蝴蝶了。


[閱讀心得與感想]

這是本堪稱經典的兒童書,
很多人都看過,也以各種方式出版。

我自己也曾有一本「好餓的毛毛蟲」,
是很小的厚硬皮迷你版本,
適合給小朋友翻閱不容易損壞。
借過很多人輾轉回來後,
書上居然有小寶寶的齒痕,但書都沒破損哩!
果然每種設計都有不同的功用。

市面上也有一個別具設計的版本,
做成很大很大的書,上面有把手,
把手上住著書中的毛毛蟲布偶,
這隻毛毛蟲可以真正鑽每天吃的食物上的洞洞,
從單純的繪本變成手眼協調的訓練教具了。

我個人十分喜歡艾瑞卡爾的畫風,

好餓的毛毛蟲在大面積使用壓克力顏料,
在上面刮痕,小面積又使用麥克筆塗鴨。
顏色採用相近色混合,色彩強烈大膽,引人注意。

一般我們畫月亮都會使用黃色,
但是作者卻使用冷色調,
和第2頁的太陽呈現視覺上強烈的對比。

毛毛蟲誕生後,
畫家在生態上也注意到了
昆蟲腳位置的分布,十分的用心。

故事從毛毛蟲要開始吃東西進入書的主軸。
星期一吃一個蘋果,蘋果上有一個洞,
翻到蘋果背面,毛毛蟲從那個洞鑽出來。
星期二吃兩個梨子,
翻到背面也可以看到毛毛蟲從第2個梨子的洞跑出來,
之後到星期五每天都多一個數量,但都是水果。

星期六呈現很特別的狀況,
因為星期六吃的東西完全不同,
而且全部都是點心類的食物。
作者想表達星期六是快樂週末的感覺,
而有別於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水果。
再者,我也覺得這樣的安排很好,
因為很多小朋友在數量上只會數同樣的物品,
其實不同的物品也可以加總的。

星期天他只吃一片大葉子。
曾經有小朋友問我,為什麼不是吃7種東西呢?
我認為這是表示星期的概念,
因為星期日才是一週正式的開始,
而且在西方周日是休憩安息的日子。
所以只吃一片大葉子可以為了未來作準備。
之後的橋段就進入了蛹的階段,
並從蛹出來漂亮的蝴蝶。

注意看這隻蝴蝶喔!
翅膀是對稱的圖案。
蝴蝶的翅膀的確是對稱的。
 

這本書用來教蝴蝶的一生,
或是數量或是認識星期,都很恰當。
書本洞洞的設計,除了手眼協調還能帶入觸覺記憶,
摸一個凹下去的洞洞便數一個數字,
就算不識字也可以數得出來,
作者真的太有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芽芽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